国内的儿童美术教育从发展到现在为止,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革变化。这三个阶段对孩子学习美术有什么样的影响呢?什么样的美术才是好的呢?
时代的发展,社会艺术人才需求决定了绘画的培养方向,艺术人才的培养分三个阶段:技能培养,创意培养,思维培养。
第一,技能培养
九年义务素质教育刚提出来的时候,有条件的学校每周开一节美术课,那个时候美术教师紧缺,美术课常常被一些主要学科霸占。那个时候的美术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呢?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组荷花、荷叶的简笔画,让孩子在下面比着画。这种就是模仿式教育,单纯的技能培训,至于荷花为什么画在这里,荷叶为什么画在下面,颜色为什么这么去涂等等,全是老师自己的想法,孩子们直接照搬照抄过来,没有动脑子思考。
技能培养:能快速教会孩子快速画出简笔画,画面效果也会让家长感到满意。但培养出来的孩子缺少想法,画出来的画没有新意,匠气会很严重。
第二,创意培养
随着大学扩招,政策对素质教育的变革,中高考美术考试要求也越来越有质量。儿童美术也随着重视起来,由以前的模式绘画变成了创意美术。为了创新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,美术课堂增加了不少种类的材料,体验不同材料的创新和趣味。校外培训班也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,由于儿童美术门槛较低,加上师资水平有限,商业模式严重,很多机构不注重孩子想法培养,只注重材料体验,误导了不少家长,导致行业内卷。
创意培养:注重新奇的想法加入到作品里,体验综合材料的创作力。培养方向本身是没有问题的,由于行业内卷,很多人打着创意美术的旗号在做技能培训。
第三,思维培养
社会技能型人才饱和,大众审美提高,各大高校出现命题创作型考试。艺术本身包罗万象,文化涵养,思想表达,创意体现,技法表现等等。而命题创作就是考核这样的综合能力。儿童美育开始注重思维创意的培养,美术上常用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,形象思维偏向于创意思考,逻辑思维统筹整个作品过程的思考。也就是说,思维培养更能说明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。
思维培养:区别技法培养和创意培养。思维方式不同,思考的方向不同,创意角度也不同。因课程研发难度高,教学难度比较大,教育理念比较新,目前美术教育以思维为主的机构少之又少。
通过美术教育这三个阶段的发展,我们不难看出,美术教育范围在逐渐升级,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涉猎的内容广泛,也慢慢趋向于国家综合素质要求的培养方向。了解了这三个阶段发展,思考一下你家孩子的美术班在哪个阶段呢?
我是@美育大劈叉欢迎和我一起讨论美育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