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溪山行旅图》是北宋画家郭熙的杰作,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与高超技艺。这幅作品以其雄伟壮丽的构图、精湛细腻的笔墨技巧而著称,展现了行旅之人穿越层峦叠嶂的壮丽山河,不仅体现了郭熙的艺术风格,更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经典之作。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“郭熙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鉴赏”相关内容,欢迎阅读。
郭熙溪山行旅图
郭淳夫,这位来自河阳府温县,现今隶属于河南的画家,早年便沉浸于道教的世界,游历四方,以他的画作闻名于世。熙宁元年,也就是公元1068年,宋神宗下令他进入宫廷画院,开始了他在画院的辉煌生涯。在熙宁年间,他担任了画院的“艺学”,后来更是晋升为“翰林待诏直长”,这是画院中的最高职位,体现了他在画坛的崇高地位。
郭淳夫擅长于山水画的创作,他的画作总能展现出深远的意境。他更著有画论《林泉高致》,这部著作让他在画史上留下了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。他的山水画深受李成的影响,但他并不满足于模仿,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《图画见闻志》对他的评价极高,称赞他的山水画和寒林画技巧高超,构图巧妙,位置深远。尽管他学习并仰慕李成的风格,但他仍然能够放飞自我,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。
后世的人们将郭淳夫与李成并称为“李郭”,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郭淳夫在《林泉高致》中提出的“三远法”更是对南宋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,这一点在李唐、马远、夏圭等人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。他们的作品构图独特,主题集中,充分展现了“三远法”的魅力。
这里介绍的此幅《溪山行旅图》(轴,绢本,水墨,纵96厘米、横46厘米,云南省博物馆藏)兼以“高远”“深远”“平远”构图法取景,层次分明。山石、云烟、树木古朴简淡,笔法雄健,画石以卷云皴为主,树木多虬枝,如蟹爪下垂,用浓墨写树,意境清幽,颇有笔简气壮、景少意长之妙。
画面近处坡岸窠石间几株枯树交错生长,枝干盘虬怒张,作蟹爪状,四周清溪环绕,流水潺潺,左侧平坡上行旅匆匆。中景以水相隔作一岸,岸上山石间杂树繁茂,树林掩映间有亭台楼阁。远处群峰朦胧,于烟岚之中隐现。景物均用墨笔写出,又以淡墨略施皴染,气息古淡雄简。
图中右下方署“臣郭熙”三字款,左上方有乾隆皇帝题画诗:“河阳行旅曾题句,彼似非真此似真,既曰似应犹未定,真乎欲问彼行人。”并有题识:“向有题郭熙雪山行旅诗图中,既无款识,笔墨亦觉纤弱,因未入石渠宝笈之弁。此图古淡雄简,似是河阳真迹,然细观题名又似后人补署者,仍致疑当故诗句及之。戊戌季秋月中瀚,御题并识。”鉴藏印有明司马垔“兰亭布衣”、清梁清标“棠村审定”及清内府诸鉴藏印。
《溪山行旅图》中,中景描绘的行旅之人,以及近景展现的村居景象,都显得生动而别致。郭熙在运线运墨上的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,线条的起伏变化与墨色的深浅收缩相得益彰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。他笔下的山体仿佛云涌风起,强烈的体积感令人震撼,这得益于他精湛的卷云皴技巧。
郭熙以健笔中锋描绘巉岩危树,使得画面中的树木显得坚韧而有力。他巧妙地运用浓淡墨色的过渡变化,将前景与远景相互呼应,呈现出深远的空间感。他的运笔既厚实又不失流畅,用墨既鲜艳又不显浮夸,展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。
在《溪山行旅图》中,郭熙的绘画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。画面中的山势高耸入云,盘旋回绕,水源高远而清澈。笔法如乱云飞卷,变化多端,皴法则丰富多样,使得画面更加生动。松叶攒针,杂叶夹笔,这些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郭熙对绘画的精湛技艺。
在画面的左下角,我们可以看到郭熙的藏款,这与当时流行的署名方式相契合。而《溪山行旅图》以表现烟云变灭为特长,画面中的峰峦秀丽挺拔,布置造妙,构图神奇幽奥、突兀险绝。郭熙在《林泉高致》中提出的“远取其势”的绘画理念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,他以宽广的眼界去观察和摄取山水,使得《溪山行旅图》的气势非凡,令人叹为观止。
郭熙创作最旺盛的年代是在熙宁、元丰年间,多以不同季节的自然景物为主题,他的画论《林泉高致》总结了其对山水画四季不同的审美感受:“春山淡冶而如笑,夏山苍翠而如滴,秋山明净而如妆,冬山惨淡而如睡。”从他传世的《早春图》《关山春雪图》《秋山行旅图》等画作中,我们亦能感受画家对山水四时变化的体悟。
郭熙的《溪山行旅图》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,更体现了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。这幅作品以其雄伟的气势、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,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郭熙的艺术精神与《溪山行旅图》的永恒魅力,将永远照耀在中国绘画的星空之中。
艺术扩展: 北宋郭熙 相关作品推荐
作者简介
郭熙(1023年--约1085年),字淳夫、河阳(今河南温县)人,北宋绘画大师。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年)奉诏入图画院,初为“艺学”,后任翰林待诏直长。宋神宗赵顼深爱其画,曾“一殿专皆熙作”。王安石变法时新立中书、门下两省和枢密院、玉堂等墙上壁画。皆为其所作。郭熙擅画山水,无师承,早年风格较工巧,后取法李成,画艺大进,到晚年落笔益壮,能自放胸臆 ,炉火纯青。其画论有《林泉高致》,提出高远、深远、平远“三远法”。画山石多用“卷云”或“鬼脸”皴;画树枝如蟹爪下垂,笔势雄健,水墨明洁。传世作品有《早春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、 《窠石平远图》 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,以及《树色干远图》《早春图》《关山春雪图》《山林图》《秋山行旅图》《幽谷图》等。
他擅长山水,山水师法李成,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,后人称为“卷云皴”。 出身布衣,好道学,喜游历。善画,初无师承,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,笔法大进,亦能自放胸臆,笔势雄健,水墨明洁。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,画树如蟹爪下垂。熙宁(1068年-1077年间)为图画院艺学,后任翰林待诏直长,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。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,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。 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、元丰间(1068年-1085年),深受神宗的恩宠,有“神宗好熙笔”,“评为天下第一”之说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