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玄度何来帖】
玄度何来迟,深令人
忧悬耶。常复(谓)有理,因祠监多。感足下(共)事甚善,然所造极难。想足下每思先后,卿岂须言亲亲,不已意
耳。安石停此过半日。犹得一宿。送所道,所以致叹。何物喻之。十一当浦阳。诸怀儿不可言。且不复得

【忽动帖】
卿送,有此叹。令此弈上道。
忽动小行多,昼夜十三四起,所去多。又风不差。脚更肿,转欲书疏,自不可已。唯绝叹于人理耳。二妹复平平,昨来山下差静,岐当还。

【委曲帖】
委曲前书,且思胜常也,诸人悉何如,承冠军定入,计今向达都,汝奉见欣庆。但恐停日不多耳。
王献之草书九帖高清字帖,如清风过耳,余音绕梁。每一笔,每一划,都饱含情感与韵味,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风雅与情怀。观之,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那悠远的岁月与历史的厚重。这不仅仅是一幅字帖,更是一段传承,一种艺术,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。

艺术扩展:相关作品推荐
作者简介
王献之(344-386年),字子敬,小字官奴,琅邪临沂(今山东省临沂市)人。东晋驸马、书法家、诗人、画家,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,书圣王羲之第七子,与父合称“二王”,与张芝、钟繇、王羲之并列“四贤”。
王献之幼年随父学习书法。 成年后,得宰相谢安赏识,历任本州主簿、秘书郎、司徒左长史、吴兴太守,累迁中书令,人称“王大令”。先后迎娶郗道茂、新安公主司马道福。 太元十一年(386年),病逝,时年四十三,谥号为宪。
王献之善于楷书、行书、草书,楷书体势开张,气峻韵和;行草书笔法灵动,纵逸豪迈,饶有气势,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。存世书迹,包括传本《鸭头丸帖》《中秋帖》《地黄汤帖》《送梨帖》,刻本有《洛神赋十三行》《十二月割至帖》等。同时,王献之善于作画,唐代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评价其画为“中品下”。
评论